動物不會說話,牠們的健康只能靠人類關切和維護,而動物醫院的醫療照顧更具關鍵性,因此世界愛犬聯盟在2019年公布「動物友善城市指數」調查研究報告時,就把動物醫院列為評比的指標之一。時至2022年,台灣動物醫院的數量有了什麼樣的變化?意義是什麼?不妨讓我們一窺究竟。
依據《2022寵物黃頁》的統計資料,全台營運中的動物醫院總計為1590家,略少於寵物店的1682家,至於地區分布是以北部的46%(736家)居首,其次是南部的27%(414家)、中部的23%(372家),墊底的是東部的4%(61家),也就是動物醫院高度集中於北台灣,並且大量聚集於台北市和新北市,光是台北市就有249家、新北市為246家。
再和2019年的「動物友善城市指數」資料比較,台北市是從242家增為249家,僅略微成長,新北市則是由205家增加到246家,成長幅度驚人。台灣22縣市中仍有位於外島的連江縣至今沒有動物醫院,但同屬島嶼的澎湖縣和金門縣已各有4家和3家動物醫院,可以救治島民的同伴動物,甚至是野生動物。
政府的寵物登記數據顯示,現有家犬為153萬7440隻、家貓76萬3771隻,實際上的飼養總量則應遠超過這一數字,所以多推估為250萬隻,而一些學者更研判至2025年時,台灣的寵物數量可達400萬隻,對動物醫院而言,這實在是推動成長的利基。也因為台灣民眾飼養寵物的多樣化,已有部分動物醫院分化為貓專科醫院、非犬貓動物醫院和鳥類醫院。
獸醫師楊靜宇樂觀看待動物醫院的前景,他認為總數到達2000家不是問題,但是不少醫院必須轉型,因為未來趨勢是專科醫院和專科分診,例如心臟專科醫院、眼睛專科醫院等,不然就是一家醫院設有內科、外科、皮膚科、腫瘤科等多種科別。
而動物醫院的市場規模目前已接近一年220億新台幣,並造就出專業的管理顧問職務。先後擔任過八家動物醫院管理顧問的陳姿方表示,台灣動物醫院的數量雖未臻飽和,但競爭已相當激烈,醫院的收入則因規模不同而差距很大。
早期的獸醫師養成教育中,沒有「動物福利」相關課程,所以年長的獸醫師多認為獸醫師的天職是「防疫」,而不是動物保護,對待貓狗等同伴動物的態度未必和善,近幾年獸醫學系則不僅有動物福利課程,甚至有動物福祉學分學程,涵融動物福利、動物法律、動物營養學等課程於其中,是一大突破,也證明動物醫院的發展走勢足以反映動物友善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