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零撲殺」實施8年 流浪狗助長車禍 TNR惹爭議

台灣自2017年正式實施「零撲殺( No  Kill)」政策,並以犬隻的強制絕育作為配套措施,然而至今已進入第8個年頭,流浪狗的數量不減反增,雖然只是微幅成長,但2020年的流浪狗總數已逼近16萬隻,衍生的人犬衝突、流浪狗和野生動物的衝突日益凸顯,尤其是流浪狗導致車禍受害人數大增,最令人關注。

媒體近日報導「撞動物車禍 死傷2959人創新高」,並指出動物種類以流浪狗占比最高,這一項由交通部提供的數字資料,可明顯看出從2017年的死亡人數4人、受傷人數1883人,逐年上升,到2023年計有11人死亡、2948人受傷,而各縣市也不時傳出流浪狗追車,造成騎士摔車的意外,或流浪狗突然穿越馬路,導致交通事故。

台灣實施零撲殺之後,無法被收容的近16萬隻狗只能回置到街頭、野外,因而引發多種問題

針對這種現象,反對TNR(Trap-Neuter-Return)將流浪狗絕育後回置街頭的人士指出,2022年及2023年的回置數量都逾2萬多隻,公立收容所已從「中途之家」演變為「長照中心」,並使得一些年輕、健康、親人的狗隻流落街頭,喪失被收容和領養的機會,要求農業部以TNSA(捕捉、絕育、收容、認養)取代TNR。

不過,全台現有的31座公立收容所,總收容量僅7600多隻,和流浪狗的總量相差懸殊,這也是流浪狗在絕育手術後,不得不回置街頭的主因,由此也可知道TNSA的可行性極低。

難道台灣流浪狗問題已無法解決了嗎 ? 其實癥結在「源頭管理」,也就是落實《動物保護法》中明列的寵物登記和強制絕育,根據民間團體調查,寵物登記率偏低是禍害根源,台北和新北兩市的登記率約在60%,南部縣市則僅達10%。不能落實寵物登記,就無法追究飼主責任,因此出現不絕育和隨意棄養、任意放養的亂象,一胎胎的小狗也就源源不絕的到來!

美國部分動保團體近年推動「NO-KILL 2025」運動,目標是在2025年達成收容所全面零撲殺,但是他們的作法也只有替流浪動物絕育,和致力送養,沒看到對飼主的教育和觀念宣導,因此令人無法樂觀以對。

德國、瑞士和荷蘭都是沒有流浪狗的國家,總令台灣民眾心生嚮往,探究這些國家能夠做到的原因,不外乎完善的法令和確實的執行,其實台灣的《動物保護法》早在1998年立法之初,就寫入了寵物登記和植入晶片,可惜的是台灣民眾太缺乏守法精神!

流浪狗成為交通事故的引發原因之一,因此傷亡的人數有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