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江,李堅強:韓國國會通過禁食狗肉法案的啓示

2024-01-19 中國食品報

https://www.cnfood.cn/article?id=1748146224714846210

  1月9日,韓國國會高票通過了《關於禁止以食用爲目的飼養、宰殺和買賣犬隻的特別法》,全面禁止以食用爲目的飼養、繁殖或屠宰犬隻的行爲,以及銷售以狗肉爲原料的加工食品。法案規定,在今後的3年內,政府將對需要幫助的養殖戶、狗肉館和肉狗屠宰場提供必要的補償和協助,以支持狗肉從業者轉產;從2027年開始,以食用爲目的飼養、繁育、分銷和宰殺犬隻屬於違法行爲,最高可判處三年有期徒刑或3000萬韓元(約合16.3萬元人民幣)罰款。這意味着韓國狗肉業將在2027年徹底成爲歷史,讓韓國社會撕裂多年、陷政府於兩難的狗肉產業,終於走到了盡頭。

  韓國國會通過的這一法案得到了韓國社會乃至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在過去的40年,社會各界多次呼籲韓國政府立法禁止狗肉買賣。僅2023年6月,韓國國會就收到了5個提案,要求取締這個困擾韓國社會、激起國民對立、損害韓國形象的產業。與此相對,狗肉買賣相關從業者的反對呼聲也十分強烈,就在法案通過的兩個月前,200多名從業人員打着保護“文化傳統”和“民族獨特飲食”的旗號走上街頭,抗議韓國政府禁止狗肉買賣的提案,並聲稱要向總統府所在地釋放幾十萬只用於食用的犬隻,以脅迫政府和議會放棄該法案。

  事實上,保護“朝鮮民族飲食文化”這一旗號曾讓韓國的狗肉買賣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頂住了一次次反對聲浪。早在1988年韓國舉辦漢城夏季奧運會期間,國內外人士就強烈要求韓國乘此機遇禁止狗肉產業;2002年韓日世界盃舉辦之際,國際足聯向韓國政府發函呼籲其採取措施,禁止狗肉買賣;2018年平昌冬奧會期間,韓國的狗肉產業再度成爲各方對其關注的焦點,在各方和社會的壓力下,韓國政府一度關閉首爾市內的大部分狗肉市場。而讓狗肉行業一次次度過輿論危機的,正是“朝鮮民族飲食文化”這一藉口。

  但韓國的民調結果顯示,積極捍衛狗肉這一所謂“民族飲食”的,並非普通民衆和消費者,而是狗肉買賣業者。2023年12月的一起狗肉消費調查發現,94.5%的受訪韓國民衆在過去一年並未吃過狗肉,93.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食用狗肉毫無興趣;而支持取締狗肉買賣的韓國受訪民衆,則從2022年的72.8%上升到2023年的82.3%。由此可見,狗肉並非普通民衆的日常飲食,更不是深入到每個韓國百姓家庭、家家戶戶都有食用習慣和食材貯備的傳統飲食,以食用狗肉作爲“朝鮮民族飲食文化”,只是極少數狗肉買賣從業者的鼓譟之辭。

  畢竟,韓國國會通過的禁止狗肉買賣的法案,約束的直接對象是從事養殖、屠宰和買賣肉狗及其製品的從業人員,間接衝擊的,纔是社會上極少數的狗肉食客。作爲世界第13大經濟體和亞洲發達國家之一,韓國國民的生活水平在亞洲名列前茅,韓國民衆的食物之豐富遠超世界大多數國家,市場上的狗肉消費實際是由賣方驅動的買賣,而非消費者離不開的食品。也正是狗肉產業本質上是服務該產業從業者、而非滿足百姓需求這一基本事實,給了韓國政府徹底禁止狗肉產業的底氣。

  隨着韓國禁止狗肉買賣的法案通過,亞洲各國也到了理性審視狗肉買賣得失的時候了。

  以中國爲例。過去的二三十年,社會各界對狗肉買賣的批評越來越多。這種批評針對的不是吃什麼肉的問題,而是狗肉買賣各個環節涉嫌違法犯罪的問題。中國臺灣地區和香港地區已率先取締了狗肉貓肉買賣;2020年3月,深圳率先出臺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採用白名單的方式定義了可以食用的家禽家畜共10種,狗不在可以食用之列,依此條例,在深圳從事食用犬的商業行爲是可以被禁止的;2020年5月,農業農村部將犬隻從國家畜禽遺傳名單上刪除,爲日後明文禁止狗肉買賣奠定了重要基礎;全國人大和政協收到多次提案,要求取締狗肉貓肉買賣,2023年,有人大代表再次呼籲立法禁止狗肉買賣。

  中國本身並沒有食用狗肉的飲食傳統,故而也沒有專門的肉狗養殖場和供應鏈,上世紀90年代曾有少部分人進行過肉狗繁殖試驗,結果未能成功。市面上所流通的食用狗肉,往往是來路不明、甚至是從業者出於謀利的需要,通過盜搶、毒殺等方式非法所得,其涉及的已經不是“吃狗肉的權利和自由”問題,而是食品衛生、公共安全、他人財產權(甚至他人的精神損失和人格權益)甚至國家法律尊嚴的問題了。

  就食品衛生而言,由於在中國犬隻並不是肉用動物,因此對於犬隻的屠宰也不在絕大多數省份的屠宰條例管轄範圍內。各地犬隻屠宰場所,不乏街道路邊、河邊和水源旁邊、集貿市場、甚至學校的隔壁,無論是屠宰條件還是安全標準都處於缺乏監管的灰色地帶,由此流出的狗肉更是缺乏相應的來源、追溯、養殖和檢疫記錄。在過去20多年,各地公安和司法部門查處和審判了衆多有毒狗肉的違法經營者和團伙,更遑論當街殺狗的血腥場面對公衆道德底線的挑戰。

  就公共安全而言,根據國家動物疫病防控等法規,運往各地狗肉市場的活狗,必須滿足“一犬一證”等檢疫規定。但執法部門攔截的長途運狗車普遍存在運輸犬隻不符檢疫要求的現象,每年都有大量滿載病犬、傷犬和死犬的運狗車,穿山跨省,爲所經之處埋下了重大的動物疾病傳播隱患。中國曾是世界第二大狂犬病高發國,近年來,國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來降低乃至消滅狂犬病,而大量不符合檢疫規定的病犬跨省運輸,毫無疑問會對國家實現消滅狂犬病這一目標構成嚴重威脅。

  就他人財產權而言,全國伴侶動物(寵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機構聯合發佈的《寵物行業藍皮書:2023中國寵物行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共有寵物犬數量爲5175萬隻。這意味着中國有上千萬家庭都豢養犬隻作爲伴侶動物。此外,以警犬、搜救犬、導盲犬等爲代表的工作犬更是深入到了中國社會的各類工作場景中。狗是人們救難時的幫手、是盲人的眼睛、是家庭的陪伴,已經成爲了中國社會的基本共識。國內市場上流通的狗肉,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偷毒搶非法所得,甚至已經形成了龐大的黑色產業鏈,偷盜他人的寵物犬、看家犬甚至工作犬而來的狗肉,本身就是對他人財產權赤裸裸的侵犯,也嚴重傷害了犬隻主人的情感,給其帶來了難以彌補的精神損失。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狗肉買賣都是社會的一大不必要的“負擔”。取締狗肉買賣,無論對國家、對社會還是對個人,都是利大於弊:有利於樹立現代、文明的國家形象,有利於營造關愛弱小、充滿愛心的和諧社會,有利於保護個人的寵物財產權益,更有利於維護人民的食品衛生和公共安全。當然,禁止狗肉買賣,也需要照顧到相關從業者的合理訴求,不宜簡單地一刀切,而是可以借鑑韓國的做法,給予從業者一定的過渡期,並由政府對其進行合理補償和專業幫扶,引導其順利轉型,讓取締狗肉買賣成爲利國利民的正向之舉。

孫江爲西北政法大學法學教授

李堅強爲休斯頓大學東亞政治學系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學客席研究員